Joyce cafe' 
那天我和朋友去吃飯,談到關於禮貌的問題。
有禮貌的人還是有禮貌,沒有禮貌的人還是沒有禮貌。禮貌之於而家庭教育根本。這跟社會組成一樣,甚麼人都會有,立場不一樣。但是沒有禮貌的人,究竟有沒有立場。

外甥已經大學畢業了,準備出國留學前的英文補習期間,我們比較有多一點的時間見面。從小看著他大,我們有一些共同的喜好很能聊,吃飯的時候突然聊到 "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的話題" ,只是沒有想到這話題,也能讓我們爆出憤恨不平之鳴。他說「最受不了吃飯的時候有些人不顧及旁人,吃東西的時候嘴巴不閉起來,嘰嘰喳喳的咬吵死人」,隨後他補了一句「我爸就是這樣,討厭死了,講他又會生氣」。原來,生活教育是媽媽在教,孩子有媽媽的身教且規定與導正。長大習慣自然就養成。隨後他對這話題看重了,補了一句「我就不懂,有時候在外面吃飯,那些吃飯很大聲的人,影響別人還絲毫不在意的人,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說「阿姨覺得你真的很棒」。也許他說的太憤慨一點,但對一個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在這樣細節事情看重的禮節,我很感動。

很多時候,「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是一句最不付責任、也最遜的頭口語。我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可以,不過一旦這事影響到旁人,就不是一件想要怎麼樣就可以的事。

在這個網路資訊化的社會,我們已經不止在面對面說話,網路上說話也是一種常態。尤其台灣的FB使用比例居於亞洲之冠來看,已經有大量的人是在網路上面說話,網路上說話,怎麼說,文字表達很重要,有些人辭不達意失去原意,有些人快人快語,傷了人還自以為反應快俐落。FB這種當初讓大家新奇、加上十足反應人性好奇心態的社群介面,占據我們的生活。就另外一個統計而言,FB讓有些人感到十足的沮喪,這當中也包括了網路八卦,難保你哪一天的無心之意的發言,竟然被曲解的沸沸揚揚。有的朋友以為跟你熟到可以跟大家說話態度不一樣,以為KUSO的說法很特別,以為尖酸言語是一種最誠實的表現,在大家一片誇讚你犀利而逕自得意的時候,其實這樣的人,既失禮還無禮。套句大家常說的話 "在網路上認真你就輸了",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個要不要認真的問題,即便你挑明說了「你這樣真的很沒有禮貌」,對方一句「哈.原來你這麼認真ㄛ,對不起ㄛ~」,回答的稀鬆平常,既沒誠意還讓人生氣。運用前陣子那個台大名醫很犀利的老婆,在公開記者會上說的「現在的人都流行這樣嗎?大街罵人、小巷道歉..」,所以在網路上,該認真的還是要認真的,要懂得維護自己。

大部分的人在FB上還是善意充滿禮貌的,只是上述那樣的人也為數不少。如果我們不想吃這樣的悶虧,除了遠離那樣的環境再來就是注意自己的PO文和發言。我有幾個朋友怎麼都不願意加家族.親戚的人為友,為的也是無風不起浪,沒了風便也沒浪的道理,不給口舌曲解的社群機會。當然社群的介面容易讓人交流也容易讓人誤會,因此文字發言很重要,禮貌是最大善意的體現。不用害怕封鎖你的朋友,也不用害怕刪除,無論是任何介面社群FB也好,部落格也好...,我們有權力維護我們自己的地盤,刪除鑑在手上,多快意,就像自己的花園一樣,我想種哪些花,拔掉那些愛來充數的雜草。

這是不得已的。基本上我們還是以禮貌對人。

進電梯的時候,電梯門快關了,有些人就在她身邊按個扭就可以等待那些快跑想進電梯的人,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差幾秒而以何不等一下下!下班時的捷運車廂,裏面還可以走進不少人,有些人就是為了方便下車堵在門口不願意移動,人群移動到她了還發出不悅的嘖嘖聲。下班的時候讓心急回家的上班族也多擠進一些人早點回家,是不是也是一種貼心!有一次遇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不止挪出一個位置讓人進去,還用手幫忙檔住車門對他說"小心喔"。我們如果在開大樓玻璃門的時候,順手Hold住幾秒,讓後面的人也順勢過去,服務幾秒的時間而已不也很美好嗎。

這些都是禮貌對人!

媽媽對我說話,現在依然時常還是「請」「謝謝」「對不起」掛嘴邊,讓我這個當女兒的常感為母細膩也非常感恩。因為,越相近的人.越熟識的人.往往忘記禮貌這事,這常常發生在親人好朋友之間。相信我們都能感受到以禮被對待的那份感動,所以以禮對待我們生活週遭的每一個人,是一種最好的循環。我們在看待別人的生活應常心懷欣賞而不是找碴。人與人以禮相待是基本,我們禮貌對人,人也會禮貌對我。如果不是,那人便是白目。

另外有一種人,如果覺得禮貌是一種虛偽清高的表現,那人便是有問題。

生活禮節在於人與人的互動時最善意的表現,它不止是一種體貼的心意還是一種美好生活的基本因素。

朵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然旅行的朵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