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和好友們相約到苗栗三義微風小鎮露營,到營區的路可以經過勝興車站、龍騰斷橋,這個常常聽過的點從來沒去過,如今一見廬山真面目。從熱鬧人潮的勝興車站景點出之後,然後就會逐漸看到了這座充滿歷史氛圍的龍騰斷橋。全身滿是興奮,尤其是看到這種歷史軌跡的東西,站在橋墩下頭仰望龍騰斷橋,令人驚訝的是橋墩居然可以以磚造砌成尤其紅專弧線的堆砌程度令人稱奇,這樣的搭建讓台灣鐵路的歷史留下值得見證的建築之美。
1935年4月21日凌晨,發生7.3級的關刀山大地震,震央距離龍騰斷橋僅5公里,天搖地動,短短數十秒之間,魚藤坪200戶人家無一棟房子倖存,當時也包括當時被認為最堅固的魚藤坪斷橋(龍騰斷橋)。浩劫過後,為儘速恢復南北交通,但因斷橋受損過巨無法修復,便在斷橋以西60公尺重建新的鐵橋。
歷史簡介
九十幾年來,山線鐵路在山區蜿蜒而行,經過台灣重要的城市及物產富饒的土地,帶動台灣文化智慧的快速流動與城鄉產業的互通有無,島內一體的空間觀、歷史觀、民族觀漸次構築,它見證台灣歷史的變遷,而鐵道與周邊環境的互動,更醞釀了三義、勝興、泰安等山城及台地風光。
當年南下的列車拖著沉緬步履進入山岳小站-「勝興」,終於得以輕快的步伐通過「開天」隧道勞到交會列車的167號誌站,瞬間變來到號稱全台最高(33公尺)的鐵橋-龍騰鐵橋,這座鐵橋是在1935年台中關刀山大地震後所改建的新橋。在它東側那座紅色斑駁的磚造橋遺蹟,就是舊山縣第一名景「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段橋。
這座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完工於1906年。總長200公尺,原來的橋樑構成是由磚拱、鋼板梁和鋼衍梁分段構成。橫跨在景山溪支流龍騰溪谷上,橋面離溪底50公尺,氣勢萬千。再當時要建造一座可供火車行駛的橋樑,確實是依大挑戰,此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以宏專及花崗石塊利用石灰黏結而成,以平衡火車行駛時所造成的震動。如此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的幾何弧線,建立了此座聞名國內的龍騰斷橋。
從目前僅遺留下北端六座以及南端四座殘缺的磚造橋墩來看,可考查出其中的玄奧。據當地老一輩的鐵路人口述,在建造這橋之前,日本人先在附近先興建一座磚窯廠,以便就近供給建造橋樑的材料,由於當時日本人嚴格要求磚塊的製作品質,所以至今留下的殘餘磚塊仍然屬於磚中極品,尤其未在拱形的磚塊疊砌方式與接合切角,可看出當時砌磚手法的精緻程度。
在砌磚工法上,受到當時日本政府積極全面西化的時代背景影響,引進「荷蘭式」砌磚工法。另外一處位在拱橋橋墩腰上兩側,各有五個立體的花崗岩石,這些燒為突出於橋墩的花崗石是當時興建拱橋的時候用來支撐鷹架模板用的構造物,此外這橋也是當時台灣鐵道部(日治時代)海拔最高,跨距最大(61公尺)的橋樑。
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北端的六個及南端的四個橋墩遺蹟,不論是從斷橋半殘拱口望新橋或是依傍著斷橋的滿山油桐花,都是鐵道攝影的最佳景點。民國88年9月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無情摧毀,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也是經歷第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這座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
「荷蘭式」砌磚工法。完工於1906年。總長200公尺。北端有六個橋墩遺蹟
7.3級的關刀山大地震讓龍騰斷橋在無修復之路。
縱然它是一條工法細緻、磚砌卻出奇堅固的橋,不過大自然的摧毀力量難以承受。
龍騰斷橋的橋墩,沒有用過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以紅磚及花崗石塊,
利用石灰黏結而成,以平衡火車行駛時所造成的震動。
以建築製造來說,可謂一座鐵路建築藝術相當特殊又具有美感的一座橋墩。
對面那座鐵橋是在1935年台中關刀山大地震後所改建的新橋。現在也已經荒廢。
橋墩腰上五個立體的花崗岩石,這些突出於橋墩的花崗石是當時興建拱橋的時候用來支撐鷹架模板用的構造物。
離開北端橋墩遺蹟,車行山路約3-5分鐘,便來到南端的四個橋墩遺蹟。
南端的四個橋墩遺蹟已被樹根盤據佔領。
震斷的橋墩一直讓朵拉想到宮崎駿的天空之城。
經過大自然軌跡,關於歷史的曾經,就在你看到磚砌樹藤的述說開始。
從南端橋墩眺望北端,這條就是當時的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段橋。
微風小鎮營區就在龍騰斷橋附近,晚餐大伙開心的晚餐喝酒慶祝之後
朵拉和安拿著手電筒,經過溪床和溪上橋墩,抄近路又來到龍騰斷橋遺址
晚上龍騰斷橋在像舞台一般的燈光照射下,更顯的歷史軌跡帶給人的那種特殊的氣息。
開車/國道一號:由三義交流道下,接台13線往三義方向行駛轉苗49鄉道即可到達龍騰斷橋。
座標:東經 120° 46' 28.9" 北緯 24° 21' 34.6"
苗栗三義觀光地圖
點圖看地圖及附近觀光景點介紹!
想要三義各景點詳細的路線地圖請點我!
留言列表